全国服务热线:15058717777
全面检查钎焊真空炉的炉体、炉门、加热元件、真空系统、水冷系统、电气控制系统等各部件,确保无损坏、无松动、无变形,连接部位密封良好。查看炉体外壳有无破损,炉门关闭是否严实,有无缝隙。
检查真空泵油位,应在油标规定的正常范围内,如油位过低需及时添加对应型号的真空泵油。观察真空泵油的颜色和清洁度,若油质浑浊或变黑,需及时更换。
检查冷却水路,确保水管无破损、无泄漏,各阀门开闭灵活。开启冷却水泵,调节水压至设备规定的正常工作压力范围(一般为 [X] MPa - [X] MPa),观察水流是否通畅,各冷却部位是否有水流均匀通过,如炉体冷却水管、真空泵冷却水管、真空计冷却水管等。同时检查冷却水箱的水位,应保持在正常水位线以上,必要时补充冷却水。
检查真空计、压力表、温度仪表等各类仪表,确保其显示正常、精度准确。对仪表进行校准,若发现仪表显示异常或误差超出允许范围,应及时维修或更换。
检查电气线路,确保电线无破损、老化、短路等情况,各接线端子牢固可靠。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,应符合安全要求(一般不低于 [X] MΩ)。
确保操作区域清洁整齐,无杂物、油污、积水,通道畅通无阻。操作区域周围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,严禁无关人员进入。
检查通风系统,确保通风良好,能够及时排出炉内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。开启通风设备,运行一段时间后,检查通风管道是否有泄漏,通风效果是否满足要求。
确认工作场地配备了必要的消防器材,如灭火器、灭火砂等,并确保其处于有效状态。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期,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。
待钎焊的工件应进行严格的清洗和干燥处理,去除表面的油污、铁锈、水分、杂质等,以防止这些物质在炉内高温和真空环境下挥发,影响真空度和钎焊质量,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。清洗工件可采用专用的清洗剂或有机溶剂,清洗后用干净的布擦干或进行烘干处理。
对工件进行检查,确保其无裂纹、变形等缺陷,符合钎焊工艺要求。对于有装配要求的工件,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装配,并确保装配牢固。
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,熟悉钎焊真空炉的结构、性能、操作方法、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,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后,方可上岗操作。严禁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人员擅自操作设备。
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穿戴好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,包括防护眼镜、防护手套、防护鞋、工作服等,以防止高温烫伤、辐射伤害、触电等事故。
先打开冷却水泵,确保冷却水循环正常,水压稳定在规定范围内。观察冷却水流指示器,确认水流正常。
开启真空系统的前级泵(如旋片泵、滑阀泵等),对炉体进行预抽真空。观察真空计的示数,当真空度达到一定数值(一般为 [X] Pa)后,再开启罗茨泵等增压泵(若有),继续提高真空度。在开启真空泵过程中,要注意观察真空泵的运行状态,有无异常噪音、振动、过热等现象。
当炉内真空度达到设备要求的工作真空度(一般为 [X] Pa - [X] Pa)后,方可开启加热系统。按照工艺要求设置加热温度、升温速率、保温时间等参数。在设置参数时,要仔细核对,确保参数准确无误。
加热过程中,应密切关注温度仪表的显示,确保升温速率符合工艺规定(一般为 [X]℃/min - [X]℃/min)。如果升温速率过快或过慢,应及时调整加热功率。严禁随意改变升温曲线,以免影响钎焊质量和设备寿命。
由于工件在加热过程中会放气,导致炉内真空度下降。此时应根据真空度的变化情况,适时调整真空泵的抽气速率,以维持炉内真空度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。如果真空度下降过快,且无法通过调整真空泵恢复到规定值,应立即停止加热,检查原因并排除故障后,方可继续升温。
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,包括炉体、加热元件、真空系统、水冷系统、电气控制系统等。观察加热元件是否有发红不均匀、断裂等现象;检查真空系统各连接处是否有泄漏,可通过涂抹真空密封胶或用氦质谱检漏仪进行检测;检查水冷系统有无漏水,冷却水温是否正常;关注电气控制系统有无异常报警、指示灯闪烁等情况。
当炉温达到设定的保温温度后,开始计时保温。在保温期间,要严格控制炉温的稳定性,使其波动范围在工艺允许的误差范围内(一般为 ±[X]℃)。可通过调整加热功率、控制冷却水量等方式来维持炉温稳定。
持续监测真空度,确保其保持在规定的工作真空度范围内。同时,观察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态,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。
保温结束后,关闭加热系统,让炉体自然降温。在降温过程中,要密切关注炉温的下降情况,防止炉温下降过快导致工件产生裂纹或变形。
当炉温降至一定温度(一般为 [X]℃ - [X]℃)后,可根据需要开启冷却风扇或加大冷却水量,加速降温。但要注意控制冷却速度,避免冷却不均匀。
降温过程中,继续保持真空系统的运行,直至炉温降至规定温度(一般为 [X]℃以下),方可停止真空泵。
当炉温降至安全温度(一般为 [X]℃以下)后,关闭真空系统,缓慢打开炉门。开启炉门前,要确保炉内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平衡,防止炉门因压力差突然打开造成危险。
佩戴好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,使用专用的工具将工件从炉内取出。在取放工件过程中,要小心操作,避免烫伤和碰伤。
工件取出后,及时清理炉内的杂物和残渣,保持炉内清洁。对炉门密封胶圈等易损件进行检查,如有损坏及时更换。
关闭设备电源、水源、气源,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。如发现设备有故障或异常情况,应及时报修,并在设备上悬挂 “设备维修,禁止使用” 的警示标识。
定期对真空泵进行维护保养,包括更换真空泵油、清洗过滤器、检查泵体密封件等。按照真空泵的使用说明书,定期对真空泵进行维护,一般每运行 [X] 小时或 [X] 天进行一次小保养,每运行 [X] 小时或 [X] 个月进行一次大保养。
检查水冷系统的水质,如水质较差,应及时更换冷却水,并对冷却水管路进行清洗,防止水垢积聚影响冷却效果。定期对水冷系统的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。
对加热元件、热电偶、真空计等设备关键部件进行检查,如有损坏或老化,应及时更换。定期对加热元件的电阻值进行测量,判断其是否正常;对热电偶进行校准,确保温度测量准确;对真空计进行校验,保证真空度测量精度。
对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清洁和维护,清除灰尘、杂物,检查各电气元件的连接是否松动,如有松动及时紧固。定期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,确保接地可靠。
清理操作区域的杂物、油污、垃圾等,保持工作环境整洁。将废弃的工件、钎料、清洗剂等分类存放,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,严禁随意丢弃。
对通风系统的过滤器进行清洗或更换,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,保持工作场所空气清新。
若在加热过程中突然停电,应立即关闭加热系统的电源开关,防止来电后设备自动启动。
迅速关闭真空系统的阀门,防止真空泵返油,同时密切关注炉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。
若停电时间较长,应采取措施对炉体进行降温,如开启备用冷却水源(若有)或采用自然冷却方式,并做好记录。来电后,按照操作规程重新启动设备。
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突然停水,应立即停止加热系统和真空系统的运行,防止设备因冷却不足而损坏。
迅速关闭进水阀门,打开排水阀门,将设备内的冷却水排空,避免因水温过高产生蒸汽造成危险。
及时联系相关部门维修供水系统,在恢复供水后,检查设备无异常情况,方可重新启动设备。
若发现真空度无法达到规定值或突然下降,应立即停止加热,检查真空系统各部件,包括真空泵、阀门、管道、密封件等,查找泄漏点。
如发现真空泵故障,应立即停止真空泵运行,按照真空泵的维修手册进行检查和维修。若无法自行修复,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。
对于管道和密封件的泄漏,可采用涂抹真空密封胶、更换密封件等方法进行修复。修复后,重新启动真空系统,检查真空度是否恢复正常。
若炉内发生火灾,应立即切断设备电源,关闭真空系统和加热系统的阀门,迅速使用灭火器材(如干粉灭火器、二氧化碳灭火器、灭火砂等)进行灭火。严禁用水灭火,以免引发更大的危险。
同时,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,并组织人员疏散,确保人员安全。
火灾扑灭后,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,评估损失情况,在确认安全且设备修复后,方可重新投入使用。
若操作人员不慎被烫伤,应立即将受伤部位用流动的冷水冲洗 15 - 30 分钟,以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,减轻疼痛。
冲洗后,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烫伤部位,避免感染,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。
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打开炉门或触摸设备的高温部件,防止烫伤和触电。
严禁在设备周围放置易燃、易爆物品,避免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。
严禁擅自更改设备的工艺参数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置,如需调整,必须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同意,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。
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,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。对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,如超温保护、过流保护、真空保护等,要定期进行校验和测试,确保其灵敏可靠。
在操作过程中,如发现设备有异常声音、气味、振动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操作,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,方可继续使用。
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,不得擅自离岗、串岗,严禁在工作场所内吸烟、饮食、嬉戏打闹等。
设备长期停用后,再次启用时,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,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。在设备停用期间,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,防止设备生锈、腐蚀等。